Slade School of Fine Art, UCL
高錕
是華裔物理學家,生于中國上海,祖籍江蘇金山(今上海市金山區(qū)),擁有英國、美國國籍并持中國香港居民身份,目前在香港和美國加州山景城兩地居住。高錕為光纖通訊、電機工程專家,華文媒體譽之為“光纖之父”、普世譽之為“光纖通訊之父”(Father of Fiber Optic Communications),曾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。2009年,與威拉德?博伊爾和喬治?埃爾伍德?史密斯共享諾貝爾物理學獎。
泰戈爾
印度著名詩人、文學家、社會活動家、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。1861年5月7日,拉賓德拉納特?泰戈爾出生于印度加爾各答一個富有的貴族家庭。1913年,他以《吉檀迦利》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。他的詩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學的見解,泰戈爾的詩在印度享有史詩的地位,代表作《吉檀迦利》、《飛鳥集》、《眼中沙》、《四個人》、《家庭與世界》、《園丁集》、《新月集》、《最后的詩篇》、《戈拉》、《文明的危機》等。
甘地
尊稱圣雄甘地,是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領導人和印度國家大會黨領袖。他是現(xiàn)代印度的國父,是印度偉大的政治領袖,也是現(xiàn)代民族資產(chǎn)階級政治學說——甘地主義的創(chuàng)始人。他的精神思想帶領國家邁向獨立,脫離英國的殖民統(tǒng)治。他的“非暴力”的哲學思想,影響了全世界的民族主義者和爭取能以和平變革的國際運動。
杰里米?邊沁
是英國的法理學家、功利主義哲學家、經(jīng)濟學家和社會改革者。他是一個政治上的激進分子,亦是英國法律改革運動的先驅(qū)和領袖,并以功利主義哲學的創(chuàng)立者、一位動物權利的宣揚者及自然權利的反對者而聞名于世。他還對社會福利制度的發(fā)展有重大的貢獻。
小泉純一郎
日本政客,曾任第87—89任日本內(nèi)閣總理大臣,現(xiàn)為日本眾議院議員。在很多日本民眾看來,日本自民黨領導人小泉純一郎是一位改革派代表,他曾不顧黨內(nèi)反對,強力推動郵政私有化改革,為此,不惜以自己的政治生命作賭注。小泉積極與美國政府達成戰(zhàn)略伙伴關系,使日美關系在其任期內(nèi)得到改善和加強。與此相對,小泉對中國和韓國的外交未取得重大成果,在靖國神社、領土糾紛等問題上糾纏不清。作為日本30年來在任時間最長的首相,小泉不論是任內(nèi)期間還是2006年卸任之后都擁有很高的民意支持度。
克里斯托弗?諾蘭
英國導演、編劇、攝影師及制片人。1996年,諾蘭拍攝了首部故事片《追隨》,在舊金山電影節(jié)上放映并受到關注。2000年,諾蘭憑《記憶碎片》獲得奧斯卡和金球獎最佳原創(chuàng)劇本提名。2010年,憑《盜夢空間》獲得金球獎佳導演及最佳原創(chuàng)劇本提名。其作品還包括:《白夜追兇》《致命魔術》《蝙蝠俠:開戰(zhàn)時刻》、《黑暗騎士》《黑暗騎士崛起》等。在數(shù)字和3D橫行于世的當下,諾蘭堅守膠片創(chuàng)作,熱衷用道具、模型拍攝實景效果,并借由IMAX攝影機實拍,為觀眾帶來更恢弘的視覺沖擊力。以形式詭譎的敘事手法和深藏藝術修養(yǎng)的視覺風格創(chuàng)作出眾多經(jīng)典之作。